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米兰花”是生长在花盆里的观赏花卉,是那种袖珍的,让人侍弄、呵护,只以花香、花色取悦人的植物,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那么无知,那么彻底。
这结论是广西北海给我的,北海旅游 改变从此改写了我的结论。
广西自治区的北海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地处南疆一隅,不起眼、不知名,大不如满洲里、二连浩特,重要不比深圳、珠海,甚至连同区的防城都比不了。就这么一个资料上不显、地图上难标的地方,突然一夜声名显赫,红透大半个中国,成为地产界、工商界竟相投资追逐的热点,南中国最后一片热土。所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我无缘目睹“千商万贾”战北海的盛况,也难看到北海“千家万户”搞基建的场面,我是上个世纪未才第一次踏上北海的土地。大开发的热潮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而消散,但余烬犹存,昔日的风光虽已不在,可得宜于大开发的经济新城的格局却牢牢地留存了下来,而且随着淘金者的离去城市显得更空旷、洁净,路也仿佛宽阔了许多,再就是大街小巷遍布的“宾馆”、“饭店”、“旅社”仍在凄清中执着地守侯着往日的辉煌。
在北海旅游 选择的余地大了,也就挑剔了许多,既比较价格,更比较居住条件,走了好几家才选定住处。说是宾馆,其实也就是临街的房子加高了些,贴上了白色的瓷砖,里面还是南方前店后院的典型格式,说不定后面还就是住家。进了三楼就急切地想证明我的猜测,连房间里淡淡的清香也忽视了,推开窗户看清了后院的布局,也在渐浓的清香中看到了开满白色小花的米兰树。
楼后是环绕一周的平房,酷似北京的四合院,由于我处的位置临街,加高到了三层,小院天井正中是一棵高而粗大的树,树高过了三层的房子,庞大的树冠将小院整个遮盖的严严实实,阳光尽管浓烈,撒在院中的也只是斑斑驳驳细碎的光影,犹如那树上细碎的树叶、白色的花。
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米兰,那厚实的椭圆微尖的绿叶,那在枝叶间如少女般羞涩绽放的洁净的小白花,我太熟悉了。我就养着一盆这样的花,我喜欢花开时的淡雅、幽香,更喜欢无花时的平实、宁静,但却没有见过这么高大、凝重的树。尽管一眼就认出了,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但却固执地怀疑着自己的眼睛,固守着自己的判断,求证来送开水的服务员,回答简单明了又不容质疑-------米兰。
偶然的发现几乎改变了我此北海旅游 的目的------逛北海、看银滩。是银滩之名的诱惑使我在公差间隙从南宁专程跑来的,可接下来的旅游却被那棵米兰树搅得索然无味。
北海城市很阔大,很洁净,但也就是南方海滨的一个小城,高楼林立如同中国任何一个建设中的城市,区别只是数量有多少、层数有高低,特色并不十分明显,而且乘车沿途所见农田中的烂尾楼、半途而废的别墅、洋房更使人顿生凄凉、愤懑、疑惑、感慨等诸多情绪。
银滩离城区十几公里,初冬时节没有以往的拥挤和喧闹。我只在大门外探了探头,就从旁边门房里走出一位中年男士,上下打量了我一眼,问:“外地的”?我点头,又问:“一个人”?我复点头,“进去吧”!话音未落旁门洞开,我居然获赦免费参观,不免受宠若惊。此等礼遇以往只在荒郊野外的踏青或寻觅时才得享受,没想在城市风景区还能遇到。由此也对这个城市和市民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也坚定了我对南北方发展差异所持的态度。北海旅游 地域环境和条件自然不能忽视,但更不应忽视的是南方人务实、灵活的处世方式和方法。
银滩的确不负虚名,北部湾海域一处海湾边,日积月累的潮涨潮落,将细密的海沙冲刷的灰白,眩目的阳光照得沙滩白晃晃刺眼,加之蓝的发黑海水的映衬,银滩的沙子真也就是洁白的了。
来北海旅游 的游人少得有些冷清,海水微凉,赤足走在水沙之间,凉意熄灭了搏击海浪的冲动,也使清醒的脑际划过“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前三者都有了,只是没有仙人掌,沙滩没有,附近没有,不远处只有忙碌的渔民和作业的渔船。突然明白,海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本真的目的就是捕渔捞虾。
回到宾馆天已黑透,黑漆漆的夜色已将一切包容,米兰树依旧伫立,可除了模糊的轮廓,已分不清绿叶、白花,但清香却随着枝叶和着微风的舞动更浓烈了,驱除浮躁、沁入肺腑。
那晚我醉了,沉醉在淡雅、清幽的米兰花香中。。。。。。
本文出自北海旅游网:http://www.bhlyw.net
涠洲岛旅游网:http://www.wzdly.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