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第二次开放:打开通商口岸收获繁华
今年9月1日起,北海的百年老街—— — 珠海路老街,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珠海路老街实施旅游步行街管理,所有汽车和其他外来车辆禁止在老街内通行。国庆节期间,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年轻,沉稳与激昂,一幅幅民俗画卷缓缓展开,一场场精彩比赛轮番上演……首届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的举办,给珠海路这条百年老街带来了一次刷新视野的文化“洗礼”。也让北海旅 游真正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北海老街,是北海第二次对外开放的历史缩影。具有重大的旅游历史意义
1876年,开放的清风再次眷顾北海,然而这次开放是被动的。
十九世纪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北海与芜湖、温州、宜昌一起辟为通商口岸。英、法、德、葡、奥匈帝国、日、美、比利时等国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或洋务机构,而各国商人和传教士也纷纷前来建立商馆、教堂、学校和医院等。近代北海的繁华史从此开始。
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美丽结晶之一—— — 珠海路老街,见证了那个时期“商贾辐辏、物畅其流”的繁荣景象。一百多年过去,如今人们从陈旧斑驳的墙体上,仍然能品味出其中的深刻意蕴—— — 开放。
珠海路老街始建于1883年,全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十九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该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券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券拱结构,券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是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近百年来,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 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
*声明: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