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之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就失去灵魂。挖掘、开发和繁荣当地特色文化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切实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与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现就“如何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北海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实现北海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等课题,谈谈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1. 组织或聘请考古、文学、海洋、社会、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由市相关部门牵头,对北海历史从社会、经济、文化、航海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和考证,形成专题考证报告送国家相关部门审定后,申请相应证书以示证明并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公告,能申请产权的申请产权保护,维护其合法性。
2. 组织文人默客、艺术大师从考证的材料中大做文章,或进行艺术提升形成艺术作品,或通过文学创作形成文学作品,再现国家知名刊物,或搬上莹屏和舞台,并号召广大市民自觉爱护、保护和维护文化遗产。
3. 对我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总的来说是保护不错,仍有不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不足称道,对于这些我们认为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强保护,另一方面,对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周边环境的改造,逐步形成能够接待游客的景点后,再统一包装和推介,旅游收入可部分用于文物的保护维护费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挖掘整理,这将更有利于我市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如何实现北海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
人们常说21世纪是文化时代,拥有更先进、更丰富的文化,就能引领21世纪潮流。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工业和新经济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了文化经济时代,文化经济非常关注人的心灵的新产品,是“内容产业”唱主角,也就是文化唱主角的时代。同时,21世纪也是海洋经济时代,是需要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科学、健康、具有传统和现代魅力的海洋文化将有效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胡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北海拥有浑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北海的海、岛、滩、风、火山、渔、盐、港口等构筑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海滨风情,具有浓郁的海洋、海岛民俗文化和渔业文明的特征,如疍家文化。正确挖掘、开发和利用好海洋海岛民俗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助于现代人类正确对待海洋、对待环境。
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做好历史文化的文章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海洋文化的文章。
(一)坚持把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发挥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积极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充分拓展旅游文化功能。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把城市建设和改造融入旅游理念,把中心城区作为旅游产品来改造建设和营销,作为旅游景区来经营,形成景点集中、中西兼并、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亮点,如桂林的两江四湖风景区就是通过城市改造建成,而南通濠河风景区,是以古老的护城河为纽带进行改造修建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开放式景区。
(二)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旅游产业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高文化含量,提升发展素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充分释放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加强对旅游景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运用艺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独特鲜明的北海文化特色吸引游客。
一是挖掘南珠文化内涵,以南珠文化为理念,设计大型实景剧表演,通过神化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南珠历史文化内涵;如,河南登封少林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挖掘少林寺历史、宗教文化提升的艺术宝典,把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是挖掘北海古商埠文化,以古海上丝绸之路为题材,建造一座大型实景模拟博物馆,以实景表现手法再现北海古商埠和古海上丝路的繁荣景象和老北海风采;
三是挖掘整理疍家文化风情,充实老杨公、咕哩美等疍家文化剧情,演绎北海渔家民俗风情,并向游客推出;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梦·桂林”系列之《梦幻漓江》、《龙脊魂》等,就是挖掘民俗文化提升的艺术作品。
四是挖掘海洋文化,模拟火山爆发实景、台风实景,建造实景动感体验馆,让游客感受火山爆发、台风到来的真实体验。 五是挖掘港口文化,结合打造北部湾邮轮基地,改造北部客运港和深水港,把客运港至深水港一带打造成旅游港,再现“维多利亚港湾”形象,带动古炮台、地角一带,重朔“海角女民兵”风采。
(三)创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学习四川、云南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四)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式旅游业。鼓励发展歌厅、酒吧、茶艺、康体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具有北海海滨风格的文化旅游品牌,使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北海文化,体验民俗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如,把珠海老街打造为当年繁荣时期的彷古风情街,再现当年繁荣的商埠景象,这最能体现北海的特色。
*声明: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