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9-3082807 手机版

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

加微信
关于我们
北海旅行社
当前位置:北海旅行社 > 北海旅游动态 > 旅游资讯 > 北海市未见夺命“织纹螺”

北海市未见夺命“织纹螺”

发布日期:2012-08-09     编辑:北海旅行社

   据报道,近日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日前卫生部也发布了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北海市不少市民喜食海螺,目前市面上有无织纹螺出售?记者近日做了调查采访。
   据了解,7月8日-9日,浙江温州和瑞安市先后有8人因食用织纹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近日,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经过调查对外公布,目前整个广西包括北海在内均没有发现有织纹螺的分布和养殖。
   记者在市场上看了一下,没发现有织纹螺在售。但因织纹螺的外型与另外一些螺旋状海螺相似,还是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心。


    侨港镇上有不少炒螺摊点,每天都有大量好螺食客蜂拥而至,消费大量各种各样的炒螺。一位经营螺摊多年的摊主告诉记者,从网络新闻的图片来看,这种螺民间还有一种叫法,叫“草花螺”,多年前在防城港企沙一带见过。但在侨港镇的螺摊,并没有见过这种螺。在老街的几家炒螺摊点,记者也没有发现织纹螺。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织纹螺因其体内含有“石房哈毒素”,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死亡率极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织纹螺 


    中毒多为误食。织纹螺所含的毒素可能系麻痹性贝类毒素,以织纹螺的肝脏含毒最多,其次为肌肉、卵(精)巢及贮精器。该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水溶性,能耐热、耐酸,有类似于箭毒的肌肉麻痹作用,其致毒物质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所必需的铀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及骨骼肌细胞,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及肌肉细胞的极化。食用20g就有中毒死亡危险。

临床表现

(1)潜伏期:食后一般数小时发病,最短为20分钟。

(2)中毒表现:初始症状为唇、舌、指端麻木及刺痛,继则言语不清、肢麻无力、头晕!头痛、嗜睡、步态不稳,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发生昏迷、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而致死。今年上半年报道,2002年4月30日至5月11日福建省发生了7起中毒事件,共30人中毒,死亡3人。

急救处理

1.催吐、洗胃、导泻。

2.呼吸抑制者应作气管插管并辅助通气。

3.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4.吸氧,静脉输液,大剂量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的应用。

5.对症支持疗法。

*声明: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普法上涠洲岛促旅游健康发展
下一篇:五一小长假5天时间,北海总计接待游客296.43万人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旅游线路信息、图片和文字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问题请与我站联系,本站立即删除.若您未提任何异议,本站将视为您已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