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声音是天籁
藏在小巷深处的是男人女人的日子
老街老了,残缺不全甚至远离我们了,但它沉淀的历史,驻留的文化,浓郁的民风民俗,以及历经蹉跎的兴衰荣辱,在岁月的淬火中愈来愈厚重,愈来愈清晰。在今天的喧嚣与现代中,老街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过往的神秘,更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宽容和抚慰。
诸多时候,老街很静,静得让人能感觉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已经有些苍老的一幢幢小楼也静静地呆立在街的两边。小楼花格窗上的木雕,屋檐上的瓦砾,石板上的生命,渐现渐趋,久久。
慢慢地走出老街,现代都市的繁华光影渐入眼睑,重又回到了现在,过去的时光渐渐隐入了身后的老街,若隐若现,化入炊烟。
北海老街,自古以来就有珠民聚居。清康熙、乾隆年间,渔民开始在此择岸聚居,逐渐形成交易市场;道光末、咸丰初,街市随商业兴盛而形成;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清末民初,北海老城发展成为北部湾畔繁盛之区及中西文化交会之所。
老街沿海岸直线排布,为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完好的骑楼老街。骑楼窗拱雕饰线条流畅。房屋立面两端的女儿墙风格多样,是中西方雕饰的完美融和,被誉为“西中雕塑长廊”。《烟台条约》签订后,英、法、德、美、意、葡萄牙、比利时和奥匈帝国八国在北海老城周边设立领事馆,洋行、教堂、医院等机构,完整保留下来的18处近代各种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老街,再读老街,闲听老街的声音,闲话这凝固着中西通商的记忆浓缩的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史书。 于我们,就像重归久别的家园。 恍然隔世,似梦也好,非梦也罢,愿老街常在梦中。
*声明:文章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