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仁寿山庄 巴马仁寿文化源(原名仁寿山庄)是长寿之乡巴马唯一人文景点,景区依托清光绪皇帝赐匾“惟仁者寿”给当地126岁寿星邓诚才为素材,打造巴马集长寿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孝道文化、仁德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度假景区,是长寿之乡巴马旅游的一大亮点。仁寿文化源成了来巴马旅游的外地游客必到之处。 巴马仁寿山庄位于巴马县平林村敢烟屯,围绕“惟仁者寿”主题,专门介绍巴马当地的长寿养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是巴马首个大型的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山庄。
长寿村 巴马长寿村,地处桂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生命超过百岁的老人存在,它是一个令人神往、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人称长寿之乡。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巴马的长寿村。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200倍。 在巴马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 广西巴马长寿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石市长寿老人的膳食结构基本上是“四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纤维。他们吃的是自己种的无污染蔬菜和粗粮,主食是玉米、大米,并配以野菜、红薯等,只吃少量肉。
巴盘屯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平安村的巴盘屯,地处桂西地区,全屯住户110户,人口515人,都是壮族。百岁的寿星7人,占到总人口的1.359%。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就是长寿之乡。当地特产 香猪、火麻、红粳米、珍珠黄玉米、茶籽油、板栗、黑麻山羊、蛤蚧、油鱼、芭蕉芋粉丝等是典型代表,特别是“巴马香猪”曾是明、清时代宫廷贡品,十分名贵,巴马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凤山岩溶公园 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三门海天窗群旅游景区、江洲仙人桥旅游景区、鸳鸯泉旅游景区、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洞穴博物馆、巴腊猴山景区、梦娥瑶寨景区组成,公园以岩溶地质为特征,分布有岩溶峰丛、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竖井、天坑、天生桥、边缘坡立谷、溶蚀洼地等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是中国岩溶地质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类型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厅堂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的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凤山是我国大型洞穴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世界大型石笋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峡谷、中国跨度第二的天生桥、千古之谜鸳鸯泉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同时作为多民族县,蓝衣壮族、蓝靛瑶族、高山汉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地带;作为革命老区,凤山是书写着邓小平同志“百色风雷,两江红旗”历史的地方。 据介绍,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性、美学价值和教育功能的重要地质遗产,才能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举行的世界地质公园新成员评审会上,中国凤山地质公园和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质公园联袂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广西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区。
列宁岩 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 1963年正式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晶宫 当地村民说,发现该洞的那一天,一村民由于劳累在该岩洞外睡觉,醒来发现身旁的小石洞有凉风从洞里吹出,猜测可能是洞中有洞。该村民及同伙凿开小洞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岩洞,洞里的钟乳石全部是水晶状的,形态各异,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忘返。获此消息后,时任该乡党委书记韦明革一边组织乡、村干部坚持一天24小时轮守洞口,严防洞里的钟乳石被盗窃,一边请来摄影师摄制“水晶宫”专题片用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努力,水晶宫的消息在中央、区、市、县各级报刊、电视等媒体均做了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该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的第4频道和12频道分别滚动播出2次,影响很大。后来“水晶宫”景点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专家科学考察、论证、规划、设计。2006年7月19日“水晶宫”景点由广西巴马长寿地质公园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2007年9月20日巴马水晶宫正式对外开放。 水晶宫以洁白纯净、密集分布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景观为显著特色,珍惜景观,国内一流。洞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很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6000-70000个,为洞外的5-10倍。宫内为廊道状的中型洞穴,高出洞外10倍以上,是理想的“天然大氧吧”。该景点年可接待旅客30万人、次。经过专家论证:这个溶洞内的钟乳石约有30万年历史,现仍处于生长和发育期,其中的卷曲石、鹅管石的形态、密度、规模、发育程度都是国内外罕见的地质奇观。
点击加载更多